研发中心管理制度是指一套规范研发中心日常运作、促进研发中心高效管理、达成研发目标的系统化流程和标准。它通常包括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标准、奖惩制度、培训计划等各方面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实施研发中心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质量,同时也可以保证研发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以下是有关于研发中心管理制度范文和研发中心管理章程细则汇总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1
1、总则
第1条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研发中心管理,确保研发中心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公司以软件产品研发为中心,强调技术第一,力求在所进入的行业中做到技术领先,掌握能区别于同行业其它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并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作为公司软件产品研发任务的承担者,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公司研发战略规划和年度,月份计划,按时保质完成软件项目开发;
2)跟踪技术发展,及时引入适合公司产品的新技术,确保产品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制定公司软件项目研发管理规程,并确保研发管理规程的贯彻实施和不断改进;
4)结合研发实际情况,制定研发人员技术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过硬的研发队伍;
5)组织研发设备增减计划的制定;
6)制定相关人力计划,研发人员配置,根据研发人员特长、特点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岗位,充分发挥各人能力;
7)维护公司内部及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及时解决或协调供应商解决软硬件故障。
第3条开发理念
1)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界面清晰易用;
2)技术为业务服务:提倡使用先进技术,但强调技术为应用服务,为提供用户更好的功能、性能和体验而服务,避免单纯追求技术,避免过度设计而带来额外的开发成本,导致用户学习使用“不必要”的功能;
3)不断完善自有开发框架:对引入第三方框架、组件持谨慎态度,逐步形成并丰富自己的开发框架,从而提高编码效率,便于项目资源调动,减少开发维护成本;
4)严格需求管理:把好需求关,做到需求文档清晰、明确,避免需求模糊导致的返工;按规程做好需求变更管理;
5)贯彻全程测试:提倡全程测试,测试人员与设计人员同步了解需求,尽早开始测试;开发人员应做好单元测试后再提交代码给测试人员,“低级错误”不应留给测试人员发现。
2、组织架构
第4条组织架构
1)研发中心由研发总监负责,下辖3个部门,分别是技术部、开发部、it部。
2)技术部包括:
a)技术部经理:参与核心技术研究战略规划和年度,月份核心技术研究计划的制定;负责技术部的建设与考核;负责进行核心技术研究;
b)技术委员会主任:负责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培养、评比和研发项目的技术选型工作;
c)架构工程师:主导公司产品的公共架构设计、核心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主导公共架构核心模块实现、重大技术难题攻关;
3)开发部包括:
a)开发部经理:参与产品、项目战略规划和年度,月份开发计划的’制定;负责开发部的建设与考核;
b)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管理办公室规划、管理和运作;组织相关标准的引进和制定;组织标准的推广使用;协调项目之间的沟通;
c)配置管理工程师:项目审批、备案、制定模板、维护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维护各项目基线;
d)质量保证工程师:通过项目审计,监督对项目管理标准、政策、程序和模板的遵守程度;
e)过程改进工程师:评估和引进业内先进管理标准、规范、工具;制定项目管理政策、规范、方法、流程;提供项目管理的咨询与顾问服务;
f)项目经理:负责构建项目团队、管理项目、确保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
g)开发工程师:负责详细设计、编码和自测;
h)测试工程师:负责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
4)it部包括:
a)it部经理:参与it战略规划和年度,月份it部工作计划的制定;负责it部的建设与考核;
b)网络组主管:参与公司办公室、数据中心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相关的管理工作;
c)服务器组主管:参与服务器选型、设备维护规划、安排定期值守等管理工作;
d)技术支持组主管:参与公司产品售后的技术支持规划、工作调配、公司内部桌面故障任务分配等管理工作;
e)网络工程师:管理公司网络及数据中心网络,更新维护各种工程用网络器材;
f)服务器工程师:负责服务器选型、采购,idc设备巡检,服务器故障处理;
g)应用系统工程师:负责服务器系统优化,监控、日常维护、数据备份;
h)商务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对公司产品提供售后的技术支持;负责组织客户支持材料的撰写,并能为客户提供培训;
i)桌面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公司内部弱电工程,办公用电脑系统的维护,故障处理,员工问题解答;
3、过程改进制度
第1条过程改进工作的目的是对软件工程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研发管理水平,确保按时、保质、不超预算地完成软件产品或项目的开发,节省研发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2条过程改进工作的目标是在吸收其它软件过程方法论(如rup、xp、cmmi)优秀思想及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起一套适合本公司的研发管理流程,并不断根据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逐步使其优化。
第3条过程改进的方针:
1)不迷信或者死搬硬套他人推崇的过程标准和规范,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如发展战略、研发实力等)来制定适合公司的、可操作性强的过程规范。
2)充分考虑过程改进的成本和效益,以比较低的代价有效地改进过程能力,优先选择改进效果大、成本低的过程域进行改进。
3)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推进过程改进,避免造成对公司正常产品研发的大面积不良影响。
4)认真撰写规范,力求使规范中的文字和图表没有歧义,并且简单易懂。
4、技术决策制度
第1条研发中心各项技术决策采取“充分讨论,协商决策”的原则。
第2条技术委员会成员由技术经理选定,并根据研发中心发展情况更新成员名单。技术经理为技术委员会成员之一。
第3条在充分讨论各种备选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后,技术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最终获选方案,获得票数超过总票数60%的方案为获选方案。
第4条技术经理、研发总监之外的每位技术委员会成员拥有1份投票权,技术经理拥有2份投票权,研发总监拥有3份投票权。
5、附则
第1条本制度随公司的发展而做相应的修改、变更及补充说明。
第2条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研发中心。
第3条本制度自总经理审批之日起开始生效。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2
1、研发系统技术管理部
1.1研发系统技术管理部是各类项目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类别评审汇总、立项申报、项目日常管理考核及项目薪资分配的审核等工作;参与新产品开发质量计划会签,并根据新产品开发质量计划,在项目关键控制点向项目经理了解项目的实际进度,反馈信息给开发、产品管理部和相关人员。
1.2研发系统各开发部负责各项目类别的评定工作,并按时将评定结果交给技术管理部;
1.3产品企划及技术支持部负责产品企划书的下达并负责过程中企划变更后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
2、产品管理部
2.1负责项目立项评定审核工作,根据项目开发的复杂难度对各开发部申报的项目类别进行评定审批,对于符合标准的予以审批,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责令项目经理重新申报。
2.2负责监控研发系统技术管理部的项目考核结果,对技术管理部I类、Ⅰ类、Ⅱ类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考评管理并结果负责;
2.3负责事业部项目薪资分配管理,对项目薪资整体预算负责,严格控制项目薪资的使用进度。具体负责项目薪资的年度预算与决算;对项目薪资的过程发放负责;对项目经理制定的项目薪资分配方案进行审批。
3、营运管理部
运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支持部门,具体负责资源配备、项目薪资的发放并就项目薪资发放方面受理有关部门人员的投述、申诉,有权就项目薪资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作出最终裁决。
4、项目团队
项目组采用矩阵式的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经理由各开发部门指派,技术支持、工程、中试、品质等负责人由各归口部门指定,作为该项目组成员。
5、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组成员开展项目实施期的各项工作,在项目实施期间按矩阵式管理方式直接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横向管理,确保项目开发进度和质量,对整个项目实施期负全面责任,同时对项目组成员进行考核评价,提出项目薪资分配方案,对由于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项目失败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具体如下:
5.1项目经理的职责
a)代表事业部实施研发项目管理,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符合公司的预期要求。
b)对在开发过程中或上市后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按公司责任追究机制承担相应责任;新产品市场维修率达到公司的考核要求;
c)参与新产品开发任务书的编制,跟进设计输入资料,对项目全套技术文档组织整理,并对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d)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和调整;
e)组织开发项目的各阶段评审,并对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进处理;
f)协助财务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和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
g)参与新产品开发任务书的编制和开发进度计划的确定;
5.2项目经理的权限
a)按矩阵式管理对项目组全体项目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和月度考核,在项目实施期间提议取消不服从指挥、表现差的项目组成员资格;
b)制定项目组直接成员的项目薪资分配方案,将分配方案和考核结果提交技术管理部审核备案;
5.3项目经理的利益
a)按项目实际完成情况获得项目薪资,对于优异的项目经理在提薪、晋升和调研等方面将优先考虑;
b)优先参加的项目管理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6、项目组成员
6.1项目组成员职责:
a)接受项目经理的横向直接领导,执行项目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
b)对在开发过程中或上市后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按公司责任追究机制承担相应责任;新产品市场维修率达到公司的考核要求;
c)向项目经理汇报所负责任务的进度、质量;
d)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供全套开发文档(文档在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中明确);
e)协助项目团队其他成员完成任务。
6.2项目组成员权限:
a)对项目的设计方案有提议权,供项目经理和评审人员选择;
b)项目组成员对月度考核和项目薪资分配具有申诉权。
6.3项目组成员利益:
优秀的项目组成员在提薪、晋升、外出培训和调研等方面将优先考虑;
6.4项目进度
6.4.1项目进度控制以“新产品设计任务书”确定的完成日期为最终目标。项目进度控制总目标应案实际情况进行分解。可按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任务分解为子项目,并按项目组成员分解为各个责任人的分目标,亦可按年、季、月计划期分解为时间目标。
6.4.2项目经理应按下列程序进行项目进度控制:
a)根据“新产品设计任务书”启动项目,编制“新产品开发质量计划”,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和配合、各阶段的输出和所需要的评审和审查。定期检查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进展;
c)按时实施项目进度,当出现进度偏差(不必要的提前或延误)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并应不断预测未来进度状况;
d)项目经理每周、每月须填报《项目进度报表》,报告项目开发进展情况。对实际开发进度比计划进度有所推迟的项目,进度报告中要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d)当项目可能会延误时,项目经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开发部、技术管理部、企划部、产品管理部,并及时调整开发计划;
e)T、Ⅰ、Ⅱ类项目在项目关键控制点由项目经理组织对进度完成情况评审,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开发要参加,全部任务完成后应进行项目总结。
6.5项目变更
对于企划部提出的项目变更,则由企划部策划人员提出变更请求,企划批准后生效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其他客观原因导致项目进度延迟由项目经理提出变更请求,须经产品企划及技术支持部、产品管理部审核,生效后考核的进度将随之变更。
6.6项目质量管理
6.6.1项目经理在项目关键控制点组织对质量、标准化、成本、工艺性等完成情况进行评审;
6.6.2对于评审中所提出的问题,由项目经理组织整改,并将结果提交评审人审查。对于评审意见不予改进且未经评审人和开发批准的,该项目不予验收;
6.6.3新产品市场维修率需达到公司的考核要求,否则扣除未发放部分。
6.7项目财务管理
6.7.1研发财务应在项目开发完成后,对目标材料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审核。
6.7.2T、Ⅰ、Ⅱ类项目在项目关键控制点财务部组织对成本情况评审,项目组主要成员、财务部负责人及开发要参加。
6.7.3已立项项目由于市场变化、或开发难度超出预料很高、或配套技术(如外协、模具、工艺等)不能满足要求等客观原因,项目已不再可行须及时申请项目暂停或终止,并经产品管理部会签、由技术研发系统中心主任批准后按项目终止流程进行项目验收终结。
6.8考核
6.8.1项目考核内容及范畴
考核项目为所有立项项目,项目考核包括重点项目的考核、项目组成员的月度考核、公共平台人员的考核。
6.8.2重点项目的考核(只适合T、I、Ⅱ类项目)
重点项目考核由技术管理部组织实施,研发系统的技术管理部负责项目考核的日常管理,产品管理部负责监控管理。对项目的考核按照附件三《项目考核指标及计分标准》执行,采用百分制,将项目考核分为进度考核、质量考核、成本控制、标准化控制四大块,考核结果经项目所在部门部长会签后,由技术管理部报产品管理部审核,经营运管理部总监和研发中心主任审批后,报营运管理部备案。
重点项目考核指标的数据来源如下:
a)产品成本核算由财务部提供数据;
b)产品零部件通用率由技术管理部标准化组提供数据;
c)技术文件完整准确率由中试工厂、技术管理部标准化组提供数据;
d)试制不合格项整改有效率由中试工厂提供数据;
e)试产不合格项整改有效率、批量生产重大更改次数由制造工厂工程部提供数据;
f)项目进度由开发部、技术管理部提供数据;
g)评审通过率由技术管理部提供数据。
6.8.3项目组成员的月度考核(适合所有开发项目和研究项目)
项目组成员的月度考核由项目经理实行矩阵管理,考核按照冷家字[20XX]058号《新产品试制、试产、首批产绩效管理办法》月度执行,根据规定扣罚相应人员的月度工资,并将扣罚结果报技术管理部汇总,经各部门负责人会签,报营运管理部执行,在员工综合绩效中体现。
6.8.4公共平台人员的考核(适合所有开发项目和研究项目)
通过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期内对公共平台人员有效投诉次数来实现对公共平台人员的考核,由技术管理部具体负责受理相关投诉并实施考核,在员工综合绩效内体现。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3
1、目的
为了加强技术研发经费的管理,加速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研发经费是用于进行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项费用。研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
2、研发经费的来源:
由公司成本列支的研发项目费用;
3、研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3.1为进行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所发生的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材料费、测试仪器的购置费等费用。
3.2为进行研发项目评定,进行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费用。
3.3为开展科技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年费等费用。
3.4用于技术进步奖励所发生的费用。
4、研发经费的管理。
4.1公司研发部是研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研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
4.2研发经费由公司按研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
4.3各项目团队对已发生的研发经费要及时填报公司财务部。公司财务部按内控制度规定每月核对一次经费支出明细,核对记录由财务部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
4.4各项目团队对于因研发工作需要,购置元以上设备、仪器者,须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并经物装部签收后方可到财务核销,项目完成后办理有关转资手续。
4.5对于研发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
5、研发经费的核算办法
为准确核算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和加强经费支出的管理,结合公司的研发活动,进一步建立项目研发经费支出的核算管理模式。此核算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项目费用辅助帐和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来实现。
5.1公司研发经费支出费科目设置及核算规范
公司在核算研发经费支出时,在管理费用下设置三级科目对研发活动进行核算:
5.2对于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由于二者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只有部分专利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只把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专利,从管理费用中转出来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予以本金化;对其他专利和专有技术,一般不从管理费用中转出作出金化处理。
5.3项目核算辅助帐的管理的方法
为加强研发经费的管理,明晰研发经费的支出结构,配合经费预算的执行,逐步在公司内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的研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和模型,以“研发经费支出”科目明细子目为经脉,以研发项目为纵纬,建立“经费支出子目——项目”管理模式,具体示范如下表: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4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公司自主创新,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增强公司的发展后劲,强化研发投入管理,特制定本研发投入管理制度。
第二条、为确保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公司建立研发经费准备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企业每年度安排用于研发方面的经费预算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产品销售收入的3%。
第三条、本制度中所称研发费用,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
(一)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二)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三)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四)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五)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六)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七)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八)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四条、每年年初由公司企管部编制好年度技术项目开发计划书。编制项目的可行性计划书,明确立项的背景和意义,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技术关键以及科研创新的主要方式,确立项目预期的目标。进一步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参与研发的人员结构,制定项目研发的计划进度。在此基础上研发中心需制订研发项目的技术开发费预算,确定项目经费的总预算,按费用的类别写清具体研发的项目和各种合理开支的预计发生额。可行性方案及研发经费预算需报经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企管部送财务部门备案。
第五条、研发经费需在预算核定的范围内支出,由财务部门负责核算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项目和保管好发生额的有效凭据,包括人工费、材料辅助费及相关的其他费用。财务部门按照研发项目,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公司企管部发生的各项开支纳入研发费用管理。研发经费超过预算范围的需报总经理审批追加经费。
第六条、项目完成后由财务部门编制项目的实际投入资金情况表,会同企管部分析项目经费执行与预算的偏差,进行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由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并会同企管部对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项研发成果归纳总结,形成核心的自主的知识产权,进行专利申报与保护。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5
一、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
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配合。
三、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1、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5)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1、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8)标准化要求:
A、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2)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
(6)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3、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
五、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1、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3、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
(6)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7)编写试制记录。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六、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的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图应备有二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资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室、装配和零件加工车间、总工程师办,并存档)。(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2、组织技术鉴定
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
(3)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七、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1、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1)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2)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3)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4)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工程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5)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6)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
2、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技术研究部门负责。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研发费用的预算、支付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本制度管理。
第三条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一)技术研发部:按研发计划制定并执行各研发项目的研发预算,合理利用研发经费;
(二)财务部: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费用预算提前准备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求,同时有效监督研发经费的使用。
第四条研发经费预算管理
(一)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主要有以下几类:
1.研发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材料及辅料;
2.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仪器和研发场地的购置费,以及设备、仪器的折旧和维修费用;
3.研发人员的工资及各项奖金(包括在职和外聘);
4.用于研发品制样、试产等产生的各项费用;
5.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费用,以及知识产权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
6.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保险费等);
7.用于其他方面的研发费用。
(二)技术研发部在研发立项时应向公司提交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并按上述分类详细列明该研发项目涉及的费用,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应写明各项经费的.需求时间。
(三)对于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新材料价格不明的,在列预算时可以根据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预估,允许有20%的预算误差率。
(四)研发项目资金预算由研发项目组编制,经研发部审核后交财务主管及公司总经理审核,并由总经理提交董事会审批,批准后的研发项目资金预算交财务部备案,研发部留底。
(五)财务部接到董事会批准生效的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后,应据此提前准备研发经费,确保按研发计划提供资金保障。
第五条研发经费支出管理
(一)公司实行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资金在计划、可控下运作,每个研发项目的费用原则上必须在研发项目资金预算范围内。
(二)研发材料、设备、仪器、场地等购置或租赁费用的支出,外包和外单位合作研发费用的支出必须先申请,财务部接到申请后首先应该审核该项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如在预算范围内,财务部主管有权予以通过,所申请的支出先行在对应的预算中扣除,费用实际发生时在予冲抵;如不在预算范围内,财务部不予通过,并提醒研发部需要走追加预算流程。
(三)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设备的折旧、场地租赁等固定费用由财务部按结算周期直接从预算中扣除。
(四)其他类别的研发费用发生之后,研发部参照公司财务报销制度申请报销,财务部据研发项目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支出在预算之内的,由部门主管审核,财务部总监及总经理签字后可以报销;支出在预算之外的,必须经公司总经理签核后才能报销,并应进行追加预算。
(五)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要进行回收处理,交由车间生产回锅并办理相关手续,减少研发损失,避免环境污染。
第二章附则
第六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制度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或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冲突,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及时修订本制度并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七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本文由用户 qingf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vip.com/1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