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对阅读《人类简史》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想法的总结和概述。可能包括对这本书的总体评价、对书中某个主题或观点的独特理解,或是通过阅读引发的对自我或生活的思考等。以下是有关于人类简史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人类简史读后感1
本书主线是“三大革命”,即“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人类简史》从这个角度切入,来反思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历程。通过结合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心理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知识告诉我们,那些历史事实为什么会发生。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且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了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认知革命是指距今7万到3万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范围大幅扩张。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认知革命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狩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出现了商品交换,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王国。关于农业社会有两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第一,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物种的大发展。这样看来,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是共生的结果。第二,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是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粮食免于饥饿和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不得不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这样,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
科技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引擎,科技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如今,科技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人类简史》不是简单地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这一独特视角,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绝妙之处。《人类简史》阐述了人类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构建民族、社会和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货币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想象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想象让人类从动物变成了主宰世界的上帝。
当今社会仍处于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之中,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脚步日益加快。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要一味的追求科技带来的“财富”,我们的科技应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牟取私利的工具。历史从来都是由无数的偶然造就的,正如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真正的指向是何方。只有现在,且行且珍惜。
人类简史读后感2
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终生……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子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我看来,我们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禄而约束自己,迫使我们劳累终生呢?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罢了。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这样只会耗费心神。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观上的感受。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即不受外界喧嚣的污染,也不受所谓“快感”的影响,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乐就是知足常乐;快乐就是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乐就是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类简史读后感3
《人类简史》前一部分讲述的是,世界上的秩序是依托于想象所建立的。
农业革命后人类形成了大型的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在人类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农业革命之后短短的几千年便出现了城市,王国,帝国,在时间上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能够大规模合作的本能。所以,如何构建秩序建立大型群体之间分工与合作就成了首要的课题。
合作网络的建立是建立在虚构的故事和真正的相信者基础之上。书中讲到,许多我们现在以为合情合理的概念与事物都是依托想像建构的。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都是虚构的故事,人人生而平等与人权等概念,也只不过是虚构出来的,这几乎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但作者又从生物学和科学角度去论证了这一论点,只不过是由于多数人都正在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是真实客观合理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觉然。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是先相信才看到,还是看到才相信?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当有人给你建议一个从未想过的目标,你相信吗?对于人生风险不可规避只能用合理的方法转移风险造成财务的的损失,你相信吗?对于足以改变世界新生事物诞生的初期,如阿里巴巴,你相信吗?
先相信才看到是智者,斗士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如《汉谟拉比法典》和《独立宣言》的创立者,看到才相信只能是更从者,永远瞻仰别人的荣耀。
人类简史读后感4
《人类简史》作者认为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这种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个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经费,多半是为了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目的,在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农业革命,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农作物,倒不如说是农作物利用了人类、驯化了人类,因为农作物可以离开人类而生存,而反过来,人类却已经离不开农作物。科技革命也是一样,科技离开了人类还是否存在?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类已经离不开科技。所有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人类只有往前发展,退不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像农作物那样离开人类而存在。我会想,到底是农作物和科技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还是人类掌控了这个星球?
在一万年前,小麦只不过是生在中东地区的籍籍无名一种野草,经过人类的传播,在短短的一万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如果没有人类的传播,小麦的生长范围不可能像今天那样广泛,同样其他农作物也跟随人类去到它们之前从没到过的地方生根发芽。
科技也是一样,每一个科技产品面世的时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没有电的地方还是很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绝大多数有人类的居住地都已经有电,各种科技产品随着人类走遍世界,你没觉得这个现象和农作物很像么?
他们都是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的进化可能就会有赖于机器(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经控制机器,各种其他仿生设备等),也可能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的进化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能够控制人类。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阻止科技进步的步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要严加防范其可能为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科技力量。
人类简史读后感5
从采集走向农业,祖先开始学会操纵几种常见的动植物,开始学会播种,浇水,除草,畜牧。这一系列的转变促进了农业革命的诞生。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伴随着农业革命在全球各地的兴起,渐渐人们开始学会安顿下来,而不是随时迁徙。人们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种植属于自己的作物,圈养属于自己的牲畜。
正当人们以为农业革命给生活带来稳定与祥和的气象之时,殊不知这其实是一个惊天骗局,作为“智人”其实我们更加擅长打猎,采集野果,而不是为了种植小麦,玉米等弯腰挑水,顶着炎炎烈日除草。这一切都导致了一些从来不会出现在“智人”身上的’病症,例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而且如今社会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在一万年前的“智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因为工作劳累过度而死这恰恰与“智人”仅仅为了活命而寻找食物背道而驰。当然“智人”的菜谱比如今的社会人们的饮食健康的多,他们补充各种微量元素,能吃的都会吞进肚子,而不是现在的人们一昧追求味蕾的好感,常常营养不够均衡,由此看来癌症的产生也不无道理。那么追本溯源这一切的源头都可能是来自于当时的农业革命。人们一心想追求轻松的生活于是开始进行农业革命,可是他们并没有预料到农业革命所带来的的究竟是好还是坏。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的节奏不断的加快,于是猪,牛,羊等开始不断的被喂食而疯狂长肉,它们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几个月便随之成为食物。这一切对它们来说其实很残忍。但是对于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
现在就连快乐也在慢慢被剥夺,社会上的人总是感到不快乐,压力大,迷茫与空虚。可能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不够好,但是我们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今天的结果可能是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常常拘泥于自己小小的世界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以及自私贪婪这些可怕的欲望,但当把你放入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你会发现你的一些想法毫无作用,因为自从农业革命之后一切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我们能够决定的就是自己在认清这个世界之后,能够好好地爱这个世界,珍惜自己所能独立完成每一个Flag。
人类简史读后感6
此书果然不负盛名!
你若以为这是本历史书,却从未有如此跨度(从人类起源前到未来人类何去何从),更未有如此角度(绝非复制已知历史,而是客观辩证的分析与求证,对历史的分析都是记录而已,很少去分析缘由,更没有从人类是否感到幸福快乐的标准评价),更不用说如此深度(从金钱、帝国、宗教三方面分析人类的融合、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来分析人类的演化);
你若以为这是本哲学书,却从未有如此对比思辨(挖掘了宗教的产生与演化,对比了各大宗教的.异同),更从未有如此本质深刻(快乐幸福,源自内心,这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恰恰追求就是痛苦的来源,想要快乐幸福,除了要自知自足,也要放弃对追求的坚持,无欲则福。这是建立在今时今日物质已经足够的基础上,但是对无知的认知,对无知的探索,还是要继续,这是幸福的支撑),也许在此能找到你人生哲学的答案;
你若以为这是本经济学的书,也未尝不可,作者对金钱的出现、人类历史上对经济的短视、进步带来对未来的可期,进而带来了信用、互相推动经济的极大发展、现存各种思想主义对经济、人类自身的影响,难以列举;
你若以为这是本启发人类的科幻书,其实也很好,作者真的不但能说出来人类从哪里来,更是思考了人类何去何从!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思考本质的书,相信会对你有启发!感谢作者的存在,这是个大大大大神!
人类简史读后感7
作者视角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一时代,而是类似于外太空史学家,对人类的历程进行复盘。复盘了人类历史上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1.认知革命开启了历史,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人类的语言不仅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根本不存在的事务信息,即虚构的能力。而虚构,不只让人类能够想象,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一起”想象,从而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照作者的观点,国家、宗教、公司、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所有这些概念其实都是虚构的,而正是因为这些虚构,使智人能够灵活合作,并且创造出“文化”。
2.农业革命加速了改变,农业革命的影响,意义深远。告别了狩猎与采集时代,人们开始固定安居下来,有了村庄、城市等。动物的命运也跟着改变,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个固定房子也开始有了我们与你们的边界,在推动建筑学发展的同时人的心理也在演变。生产力的提升培养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国王、战士、宗教人士等等。
3.科学革命创新了局面。基于作者的观点,金钱、帝国、宗教是凝聚人群的三种力量。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是人类很重要的发明,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做有效的互信系统。
4.历史是二级混沌系统,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永远无法预测。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永远无从假设。了解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拓展视野,了解更多的可能性。
5.科学革命是无知的革命。科学革命之所以产生在欧洲,根源在于当时欧洲人巨大的好奇心。承认自己的无知,即留白,并付诸于行动去探索。
6.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7.现代经济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我们原因信任未来,资本家也愿意将利润再生产。
人类简史读后感8
合上书,心里有一种惊讶一种疑惑,茫然,或者说的更好一点一种冲击书里谈论了一些之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或许之前我又有思考过快乐是什么,但却从未想过让一部分人长生不死的后果是什么?人类的科技又将走向何处?科技的尽头是灭亡吗?或是什么别的东西?往前看,1.3万年前的智人的到来毁灭了最后一个人类土着部落。往后看,那真是只能仰观宇宙之大了。
结尾的部分与其说是一种历史,倒不如说是一种预言。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科技走向巅峰,人类在进行自我改造的过程中灭亡。
那真的’是灭亡吗?抑或是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当今的人类在思考科技进步,带来了什么,是否会造成人类自身的毁灭。当回首过去,我们已经改变,并且制造了那么多的东西,我们的思想改变也是那么巨大。曾经的我们,习惯性的形成聚落,聚集在一起生活。我们穿衣服不是为了遮羞,而是为了御寒,我们对于自己聚落的人,公开透明。而今天社会我们却不断强调自由,个人空间,这些概念。曾经的我们,脑海中只有眼前的一碗饭,只有捕杀猎物获取生存,道德之类的东西,在当时我们的脑海中可能还不如一碗大米来的实在。
我们是变了的,和原来的人类完全不一样,但不是说原来的人类已经灭绝了。
我们不一样,不过是传承和改进。
未来的人类呢,可能已经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的思考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规则,道德规范,伦理教条。尽管安尼得特人无法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我们也无法理解未来人类的思想。
但他们同样会是我们的传承和改进,那或许是下一次轴心时代的来临,赋予他们新的精神世界。我们和他们站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上,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第一次对未来有了模糊的预判。而且这些未来的第一代还将从我们手中诞生。
有动荡又不安,才能于烈火之中有蜕变。假如冬天将要来临,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人类简史读后感9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讲述了人类从形成之初到250万年后的今天的变化与发展。如果用数学模型来形容人类的发展,那它肯定不是平滑上升的曲线,而应该是十分曲折而总体上升的折线,尽管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纵观整个过程,确实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用“熵”来较为形象的描述。
熵在物理学中的表述是表征系统内混乱(或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当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态时,熵值最大。简单来说熵是一个系统中”无秩序”的程度,但它也可以表征生命活动过程质量。这就是科学的特点,它无处不在,不仅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有效,对于社会文化同样有效。从地球物质的形态过程到社会结构的变化,再到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都体现着熵的变化过程。
如今地球的形成最初要从50亿年前的大量的气体尘埃云算起,原始的太阳星云经过分馏、坍缩和凝聚等过程,地球诞生了。星子聚集成星胎,然后再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由于星子的冲击效应、压缩效应和放射性衰变等,原始地球开始变热,几亿年后,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使得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等融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中心部位。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使得轻清者上升,重浊者下降,从而产生了地壳及大陆、大气和海洋。再经过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现象,地球的结构也越来越稳定。
从最初的气体尘埃云到如今层次分明的地球,其混乱度越来越低,经历着熵减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为智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果把地球生成以来的漫长的地质年代压缩到一年的12个月中,则可以描述成:地球一月形成,地壳二月凝结,原始海洋三月产生,最初的生命在四月里出现,最早的化石在五月里形成,恐龙在十二月中旬主宰一切,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在十二月下旬出现,而人的时代在一年最后一天才开始出现。相比于地球的衍变,人类似乎是渺小的,但是就在200万年间,或者只在500年中一系列重大的革命,似乎就让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每个革命过后都会产生新的社会形态,在此过程中,社会产生动荡、变化,似乎没有一直向稳定发展,但是从如今的形态来看,社会结构逐渐趋于稳定,在稳定中发展。
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以狩猎和采集的方式生活,此时的人们分散在各个部落内,那时的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不好揣测,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确实可以使得繁衍稳步而正常。随着小麦的出现,稳定的生活格局被打破,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小麦操纵了智人。小麦的种植的确让智人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但同时,人类也需要因此付出更多精力,同时粮食的增收导致了人类数量的激增。当一个群体种植小麦时,粮食充足的情况下,为了拥有更多的劳动力,人们的生育率也在提高,数目的增加必定导致领土的扩充,于是一个群体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侵占另一个部落,小麦种植的范围也越加广泛,土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就在减少,从整体来看,部落趋于合并、植被趋于统一,社会结构变得单一稳定,但是这种变化在今天看来是有利有弊的。虽然人类得以大量繁衍但是生活质量却不一定提高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地球没有重大的改变,我们是再也回不到采集的生活状态的。
在科学革命之前,亚洲的几大国家可谓是称霸全球,土地不断扩张,似乎从未把欧洲国家放在眼里。用能量的观点来描述社会形态就是,几个大国的能量很高,但是其他地区的能量很低,这个状态是不稳定的,势必经历熵减的过程,反应到社会当中就是此消彼长。欧洲国家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很长一段才得以形成,从而保证了在后来的短时期内,凭借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使得欧洲的帝国迅速形成。利用科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帝国不断侵略、扩张,同时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黑奴买卖的现象流入社会。此时帝国的势力似乎长得有些过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帝国的统治终究不能长久,黑奴最终得以解放,帝国的统治崩塌。尽管直到今天“人人平等”依旧不能实现,但是不得不承认权利的掌控已经从少数人流向了更多的人,社会也逐渐趋于平等稳定,这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熵减过程。中国所想要的共产主义正是熵最小的社会状态。
智人的生活从开始的狩猎采集经历农业种植,再到工业生产,同时还有伴随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层次似乎越来越高,但是这样的改变却并不能代表人类的发展越来越稳定。自从工业革命后,大量的能源被消耗,作者以其新奇的角度对此做了解释,认为人类可利用的能源越来越多,因为随着矿业的不断消耗,人类的科学技术会开发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或者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我看来这无外乎是一种讽刺,人类开发资源对地球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如果开发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预测的。除此之外,人口数量的激增使得更多的植被用于耕种。
“砍伐森林、抽干沼泽、筑坝挡河、水漫平原、再铺上总长数万公里的铁路,并兴建摩天大都会。世界越来越被塑造成适合智人需求的样子,但其他物种的栖息地就遭到破环,这让它们迅速灭绝。地球曾经是一片蓝天绿地,但现在已经成了混凝土和塑料构成的商场。”这种形态的改变肯定不能用越来越稳定来形容,人类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已经是不可逆的,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脚步越来越快,越发不可遏制。只希望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考虑如何将对地球的伤害减少到最小,或者避免破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应勿施于环境。
人类简史读后感10
人类能够战胜其他动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会创造想象,从人类进化的历史来看,我们现在是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一切本来都是没有的,都是被人类虚构出来的。
我们生活中常接触的钱、吃喝拉撒的东西、文字、车子、房子等都是在过去几万年前都是没有的。
因为人类在每一步的发展中,需要某样东西,所以就想象发明出某样东西。
比如,钱是怎么来的?在“农业时代”时期,每个人,每个家庭起初都丰衣足食,一个家庭可能生产了小麦、玉米等。
但他需要吃肉,自己家没有,别人家有肉,别人家可能又没有小麦、玉米;在起初的时候两家人之间都是互换,我给你一点小麦,你给我一点肉。
就这样人群之间交换的多了,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均衡去交换,有时对方担心给多了,会亏了,有时我们担心给多了,会亏了。
就这样人类就发明了钱,起初的钱是贝壳,再到货币、纸钱。
我之前一直听说“想象力就是一切,想象力就是财富”,现在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从“认知革命”进入“农业革命”后,其实人类的生活并没有比在狩猎采集时更加轻松、幸福。
在狩猎采集时,出去打猎一次,可以一家人吃几天,休闲的时间还可以陪老婆照顾小孩,虽然说条件很艰苦,但花时间多多照顾还是不错的。
但进入农业革命后,智人需要种庄稼,下地干活除草,时间一长就会得腰椎间盘突出,老婆生完孩子喂不了两个月奶也要帮忙下地干活,这样导致小孩的活存率会很低。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生孩子也生的很多,每天回到家没事干就生孩子,可是生了孩子之后活存率又非常低。
在3-7万年前的人,婴儿很难活到3、4岁,要活到成年20岁就更难了。
所以人类进入“农业革命”,生活反而更加繁忙,更加辛苦;所以历史学者说“农业革命”是一场大骗局。
从农业革命之后,人类就进入了快速进步的`“工业革命”,人类的的几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大的进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人类现在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不敢想象,因为我们生活的处处都离不开电。
接着就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工业革命之后,就进入了让智人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其实工业革命也算科技革命领域里的。
我分开讲述了一下,如果说农业革命是让人类10倍进步的发展,那科技革命是让人类100倍的在进步发展。
如果有个人是活在1500年的时候,一眨眼过了520年,在现在睁开眼,他会感觉到我是不是时空穿越了,我在哪里?我这是不是在做梦?这个人可能会一连串问自己这么多问题。
科技革命完全改变了人的生活,但也让人更苦恼,虽然生活更便捷,但很多人过的不幸福。
如果要讨论幸福,现在的智人不一定比几万年前的人智人要更幸福,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有一点吃一点,在一个社群里,谁也没有什么想法,每个人的欲望都没有那么强,自己打拼的够自己吃喝就会很开心。
而我们现在的人,虽然物质这么富裕,但很多人每天愁眉苦脸,忙忙碌碌,每天都活在非常有压力。
紧张的生活中,因为我们会想身边的人都比我们过的好了,我得努力呀,我得努力跟上他们,有些人平衡不了情绪压力和状态,可能就会得抑郁症,更多的是有人会选择自杀。
所以,幸福是什么?长久的幸福不是来自丰厚的物质,有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开多好的车,幸福其实就是人类内心自我的一种状态。
我们人类现在越来越发展,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电子产品、金钱越来越好。
而我们想过上人类幸福的生活,是需要人类去掌控电子产品以及金钱财富,但偏偏很多人每天被电子产品以及金钱财富掌控着,这大概就是人类的悲哀。
人类简史读后感11
《人类简史》是一本只有30万字左右的书,但却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简史。整本书都在回答着一个问题,即‘人类是如何从10万年前万千动物中毫不起眼的一员,成为当今地球的主宰。
这是一个变化太快的年代,无论思想、价值观、意识形态、经济政治环境几乎是日新月异或者是百花齐放,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新的文化似乎形态各异,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承受着史无前例的无所适从。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人类历史的反思、对广大普通个体快乐本质的反思,都让人感觉卓尔不群、震聋发聩。从狩猎采集者-农业革命-农业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物理生物科学革命,每一次的人类进程都在加速前进,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人类也把自己从自由自在的奔跑—划地为劳,圈固—生活在空中楼阁的小方块里,人类把自己的活动空间范围也缩的快所剩无几了。当然不可否认近两个世纪人类的科学科技是有了质的飞速跨越发展,人类也享受着这种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红利与愉悦。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人类是残暴罪行的鼻祖,智人确实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代价就是赔上了几乎其他所有动物的命运,在我们享受着科学成果、美味美食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们是牺牲了实验室里的猴子、农场里的奶牛、输送带上的鸡、畜牧场里的猪。
通过这本人类简史,我们能看到人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作为现今变化多端的世界的`历史背景,这本书让我们对现今的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什么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为什么出现严重的商业化?),对生活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带来全球化文化,强势文化必然碾压弱势文化,价值观也一样“仗势欺人”)。
回望过去,人类的一路艰辛跋涉、从无到有中充满了太多运气,即便运气不错,这些劳心劳力的跋涉的价值仍然值得反思;最近几百年人类历史日新月异、变动不休,好不容易从动物变成“上帝”般存在的人类不知道会继续变成哪般模样,因为运气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展望未来,将来人类的何去何从看来更得靠运气,谁说了也不算。
既然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充满了变数,我们又何必沉溺在膨胀的自我里计较得失呢?我们不如放下得失心、接纳悲欢离合、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改变不了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那就让我们静下来欣赏海浪的声音,与自己同行、与生命同在、体会当下,“我”来过、爱过、存在过。因此这本书还有一种力量,让我轻轻松松的从狭隘自我的悲喜中解脱出来,在重新审视人类和自我后,不曾想竟然获得一种内心平静的大智慧。
人类简史读后感12
从动物到上帝,其实这个书名很有讽刺的意味。
本书一步步的推倒,从几千年的时间来看,每个时间段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上帝,支配者,却支配的还是自己。并用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维护着,作者并没有说这个想象共同体(依靠文明货币民族法律等等)是好是坏。但也推导出了,在这个共同体中逻辑的矛盾(美国独立宣言对比汉莫拉比法典)以前看罗辑思维中说人类社会是个想象共同体,使大家拥有一个可以想象的社会轮廓,并使人类进步,貌似很有道理。今天看了这本书,作者真实想表达的就是人类就是个动物,还不如蜜蜂社会。因为人类为了营造一个有阶级的社会,杜撰了自由民主博爱这宽泛概念。
但支配人的是人自己创造出来钱这个概念,这个想象最大推动世界一体化(非领土),但作者从文明的角度再反过来看,世界一体化又摧毁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包括中华文化,不可逆)并朝向单一稳定的价值观。但这个价值观本身又是矛盾,缺乏逻辑支持。从作者证明了证明人类进步的一些表现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作者认为无论技术和科技的进步,都无法改变这个阶级的社会,因为总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上帝,把别人当成动物,而人根本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对此我认为作者是悲观,从牛被关进笼子象征人类被自己束缚(虽然牛数量达10亿只)再写到小麦发展出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也没使人过得更好更自由,反而……所以我判断作者最为羡慕的是采集社会(绳文文化)哈哈…最后说句,罗辑思维没逻辑。
人类简史读后感13
这是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奇书,每一个事物的剖析都让我感慨作者是个世事洞明的奇葩,思维导向像青岛春天的风一样从四面八方而来向八方四面而去,每一处都能引起我对生命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思考,看物种起源那一部分时一直在想到底是经历了怎么样的基因延续才能生出我这样一个个体,从我妈,我姥姥,我姥姥的妈,我姥姥的妈的妈,从我爸,我爷爷,我爷爷的爸,我爷爷的爸的爸,这个延续过程中只要出现一丁点的差错我便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妈的,太神奇,太幸运了!我还一直想要知道几百万年前我的基因在哪一个非洲智人的’身体内存在着,她和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还会干什么,会不会像我一样思考一下人生,会不会想到几百万年后的后代里出现我这样一个傻缺,如果想到会不会还有动力继续延续下去,也会不会像我一样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而导致基因无法延续、对不起列祖列宗[捂脸]每次想到他们那么艰辛才把基因延续到我这儿,我南山采菊的尼姑梦想就会动摇[捂脸]
看到农业大发展那一部分的时候会憎恨那群开始种植作物的原始采集者,不然可能现在的我正在某棵树上摘桃子吃,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还给我揭开了非洲奴隶之谜,恶之源头是人类的七情六欲,如果欧洲人能像亚洲人那样勤劳,现在的美国可能还是纯种的白人,而不用成天担心自己的某言某行透露出民种族歧视而被起诉。
人类简史读后感14
这两天朋友圈里对圣诞节形成了阵线分明的两大派,一派坚决抵制、一派身体力行的支持。抵制西方节日一直都有,不只是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都有抵制的。其实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对于自己不能改变又必须身处其中的制度和习俗产生强烈的反感,最早的是高考、最近的是房屋限售。看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让我对形形色色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人类简史》按照人类的发展史写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但它绝不同于历史课本,书中素材源于历史,最后都是汇于哲理。比如人类转瞬登上了金字塔顶端,不仅让生态系统猝不及防,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劫,其实都是源于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对于我一直迷惑的不存在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的为何能起这么大作用这一问题,此书也给出了解释: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国家、种族、宗教均是如此。所以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想象,它与我们的生活的真实世界紧密结合,塑造了我们的欲望并将我们连接在一起。改变这些秩序,就得同时改变数亿人的想法,这绝非易事。比如说抵制圣诞节,就得说服许多陌生人合作,而这又得靠着他们都相信另一些共同的虚构故事才行得通。
无论是高考还是房改,身为人类就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扩大而已。最后附上尼布尔的’祈祷文: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本文由用户 xiaoxiao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vip.com/4566.html